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67875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2期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研究

黄作毅 韩凤 吴军 黄作毅 韩凤 154002 佳木斯大学医学院第一附院神经内科;吴 军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0 16 2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TNFα;IL6;免疫 期刊 zfysjjbzz 0 论著与经验总结 fur -->

摘 要 目的 探讨TNFα、IL6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和IL6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第1d、第3d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7d和第14d已趋于恢复,仅SAH组在第7d高于对照组(TNFα、IL6分别为P<0.05、P<0.01)。结论 TNFα和IL6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TNFα和IL6拮抗剂将是今后防治脑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

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免疫因素的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1~3] 。本文检测了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含量变化,旨在探讨TNFα及IL6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血管病组为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人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9~67岁,平均56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塞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临床诊断均按第3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扫描确诊。所有病人均除外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对照组选自健康献血员24名(男16名、女8名),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54岁。
1.2 方法 晨起肘静脉采血2.0ml,置于含10%EDTANa2 50μl和抑肽酶50μl(10000U/ml)的试管中混匀。1500r/min离心15min,分离抽取上层血浆转入Eppendorf管,-20℃保存,1个月内测定。
1.3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及IL6含量。TNFα及IL6 ELISA试剂盒均为上海森雄科技生物有限公司产品。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48名脑血管病人血浆TNFα含量在第1d、第3d、 第7d、 第14d分别为15.81 ± 5.71μg/L,17.02±4.51μg/L,6.82±3.45μg/L、5.21±1.76μg/L,与对照组比较,第1d和第3d明显增高(P<0.01),而第7d、第14d则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脑梗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组血浆TNFα含量见表1。
2.2 脑血管病组血浆IL 6含量在第 1 d ( 43.64 ± 3.87 ng / L ) 和第3 d (96.27 ± 16.97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 ) 。 第7d和第14d已无明显差异( P > 0.05)。各组血浆IL6含量详见表2。

3 讨 论

随着对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数学者发现免疫因素与兴奋性氨基酸、钙超载、自由基产生一样,直接参与了脑血管病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1,2] 。TNFα主要是由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多肽类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来源于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最近研究证明神经细胞也有TNFα的合成和分泌。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与靶细胞上的TNFα受体结合而起作用。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感染、炎症及免疫应答体系中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它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其通透性,亦可直接引起损伤局部的多核白细胞聚集和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还可通过诱导粘附因子、IL6、IL2、IL8、PGE2 等的合成与释放进一步加强这种作用。在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TNFα过度反应所造成的这种损伤作用已被实验所证实[1] 。IL6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调节,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的主要分子。IL6可由T-L细胞、B-L细胞、单核细胞和非淋巴细胞产生,其表达失调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 。本研究结果中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浆TNFα及IL6含量明显增高,尤以发病第1d至第3d为最高,第7d已开始趋于恢复。但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第7dTNFα和IL6均仍无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SAH组患者炎症和免疫应答较强或与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发生有关。本组脑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出现好转趋势的第14d,其血浆TNFα和IL6均逐渐下降,趋于正常,显著低于急性期(P<0.01)。可见血浆TNFα和IL6的含量升高表明,在脑血管病早期,SAH的DCVS形成期,均存在较强的炎症和免疫反应,TNFα和IL6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拮抗TNFα和IL6抑制急性脑血管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是今后防治脑血管病的一个新途径。但TNFα和IL6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表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含量动态变化(±s,μg/L)

1d 3d 7d 14d
对照组
脑出血组
脑梗塞组
SAH组
5.10±1.08
16.24±5.84
14.58±4.62
16.72±5.79

16.29±6.01
14.14±4.92
21.87±6.26

4.02±0.81
4.72±0.97
9.17±1.29*

5.01±1.04
4.62±1.97
5.67±2.89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IL6含量动态变化(±s,μg/L)

1d 3d 7d 14d
正常组
脑出血组
脑梗塞组
SAH
18.76±2.06
42.97±4.01
40.32±3.21
46.44±2.04

92.94±17.24
90.34±9.16
101.22±18.09

22.39±10.84
16.07±12.14
32.78±26.11

10.79±8.27
7.54±4.45
21.08±9.8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参考文献

1 Saito K,Suyama K,Nishida K,et al.Earlyincreases in TNF-α,IL6 and ILβ levels following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gerbilbrain.Neurosci Lett,1996,206(2):149.
2 Mathiesen T,Andersson B,Loftenius A,et al.Inereased interleakin-6 levels incerebrospinal fluid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Neurosurg,1993,78(4):562.
3 Schettni G,Grimalai M,Landilfie,et al.Role of interleakin-6 in the neuroendocrinesystem.Acta Neurol,1991,24(13):316.

(1998-10-12收稿) , 百拇医药